7月6日,欧盟委员会决定,批准中国浙江
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购瑞典
沃尔沃轿
车公司。业内资深营销工程师苏晖认为,对
吉利而言,“迎娶”
沃尔沃,机遇远远大于挑战。他说,从目前的收购进程来看,如果吉利顺利完成后续的一系列审查,则吉利将会从此次收购中获益良多。
吉利在和
福特达成收购沃尔沃协议三个月后,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。不同于以往的汽
车业内并购重组,此次吉利对于沃尔沃的收购是对其包括100%股权和知识产权在内的完整收购。通俗地说,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,这一世界知名大品牌将改姓换名。有了沃尔沃资金、技术方面的扶持,吉利即可“借船出海”,以更高的起点重新制定企业决策,规划企业经营,组织产品研发,大大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。
当然,吉利面对的不仅是令业界其他企业垂涎的机遇,还有巨大的挑战:作为国内规模不大的一家企业,吉利一直以
帝豪、熊猫、
远景等中低端车型为其主打产品。如何借用好沃尔沃这一“巨人的肩膀”,还需化解利率、债务、劳资关系、文化差异等各方面的风险。
事实上,欧盟委员会之所以如此顺利地批准该项收购,苏晖认为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:首先,在此之前,双方已经达成收购协议;第二,在欧盟大力倡导反垄断的当下,欧盟委员会批准双方并购正是对自身“打破垄断”的有力证明;第三,近年来,在宏观经济复苏和一系列汽车消费政策刺激的双重推动下,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惊人成就,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。欧盟对于吉利的支持,即是对于中国汽车业在国际汽车业内地位的认可;最后,吉利顺利过关,正是得益于自身私营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、领导层超前的经营理念和灵活的企业机制。
当然,尽管吉利顺利通过了欧盟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批,万里长征已经迈出了第一步,但是从中国汽车业的宏观发展来看,其危机仍不可轻视。经过08~09年国际危机风暴的肆虐,中国汽车工业的宏观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,自身发展与海外并购同样不可轻视。“欧盟批准吉沃并购,为车企业并购的相关部门做出了表率,也实实在在地推进了国际汽车业的融合与发展。”苏晖表示。